教授(研究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研究员) > 正文
张春泉
发布时间: 2018-12-26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张春泉.png


一、个人简介

张春泉,1974年12月出生,男,汉族,湖北安陆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第一站博士后出站于浙江大学。2014年8月第二站博士后出站于武汉大学。2005年7月至2015年1月工作于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1月调入西南大学文学院。

二、主讲课程

主讲普通逻辑、现代汉语、修辞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等课程。

三、研究的方向、领域

主要从事语义学、语用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和术语学等学科方向背景下的修辞话语研究(含学术话语、文学话语、法律话语等方面的研究),兼及科学传播研究。

四、教学科研总体概况及获奖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浙江大学学报》、《语言研究》、《中国科技术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篇。独撰学术著作5部,与人合著3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其他编著4部。

曾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系列论文“修辞话语理解与语用逻辑”获湖北省第六届(2005-2006)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系列论文“领域语言的跨学科协同研究”获湖北省第八届(2009-2011)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与人合著《中国修辞史》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

五、主要著述

(一)出版学术专著

1.《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国修辞史》(上卷,与人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

3.《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5.《话语建构理据的多维考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学术话语系统的个案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文学话语的语音修辞:历时视角》,张春泉、陈光磊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中文经典名著导读》(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1.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一,《修辞学习》2002.5

2.朱光潜的语言学思想,《学术研究》2002.12

3.从认知的角度看《孟子》多重复句中的条件关系,《湖南大学学报》,2003.1

4.法典的理解与语言逻辑初探,《学术交流》2003.5

5.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修辞学思想——兼谈康德于亚里士多德修辞观之通变,《宁夏大学学报》2003.2

6.话序建构之动因,《语文研究》2004.3

7.修辞与科学知识传播论纲,《科学学研究》2004.2

8.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思考,《思想战线》2004.3,《新华文摘》2004.13辑目

9.基于受话心理的语调调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4

10.基于受话心理的话语节奏调整,《北方论丛》2004.2

11.“隔”与“不隔”:对网络语符接受心理的认知,《汕头大学学报》2004.5 (张春泉,张艳玲)

12.《现代汉语词典》宜收“致哀”条——兼谈词典收词的词语竞争原则,《汉语学习》2004.2(张春泉,刘雪芹)

13.语用逻辑刍议,《浙江社会科学》2004.3,《逻辑》(人大复印资料)2005.2全文转载

14.试析禅宗对文学语言的影响——以王维诗中“空”的使用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5

15.法典理解与语用逻辑,《光明日报》2005.1.18第8版(学术版)

16.修辞价值的审美实现,《学术论坛》2005.2

17.第一人称代词的虚指及其心理动因 ,《浙江大学学报》2005.3

18.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二——以鲁国尧《创造新词的心路历程》为例,《修辞学习》2005.3

19.话语接受心理存在的辩证性,《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2

20.基于受话心理的修辞研究史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1.聚合关系中语词替换的心理理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2.《基于语义场的科学术语理解》,《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3.《〈论语〉复现式话语衔接》,《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24.《人际和谐与交往理性》,《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25.《陈望道在因明学上的建树》,《陈望道先生纪念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6.《修辞:人与人的一种广义对话》,《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第184页学术卡片摘编)

27.《表达语境:话语接受效果的一种制约因素——基于对照试验的一项实证研究》,《修辞学习》2006年第6期

28.《教育的超功利性》,《学术论坛》2006年第11期

29.《“民”:作为一种后缀》,《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张春泉,刘雪芹)

30.《交往理性的“伤逝”——〈伤逝〉的主体交互性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1.《〈孟子〉排比问的修辞效用》,《修辞学习》2007年第3期

32.《〈论语〉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结构形式及使用动因》,《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

33.《胡适的“完全教育”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4.《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以中国宪法〈序言〉部分文本的起草与修改为例》,《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5.《语言和谐:交往理性的基本要义》,《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36.《“读博士后”:老百姓的一个仿拟表达》,《语文建设》2007年第11期

37.《〈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8.《认知语境与修辞话语的互动》,《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

39.《基于语用逻辑的术语标准化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40.《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三——以朱德熙〈评改两篇说明文〉为例》,《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

41.《基于受话心理的人称变换》,《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42.《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43.《因明:一种言语博弈理论》(张春泉,陈光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编入中南民族大学何干俊主编《语言学论文选》)

44.《文本语境与法典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45.《〈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46.《做学术研究先学好语文》,《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5日(学术版)(第7版)

47.《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四——以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8.《王国维的术语学思想》,《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9.《“V(一)V”结构式补议》,《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50.《〈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北方论丛》2010年第6期

51.《文心雕龙》中的感叹类问句,《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6期

52.《〈红楼梦〉蕴藏的语汇资源》,《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53.《从认知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的谐音》,《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4.《从语用角度看〈西游记〉对话中的谐音》,《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55.《〈公孙龙子〉的术语学思想》,《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56.《从〈语法修辞讲话〉看修辞、逻辑和语法的关系》,《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7.《〈老子〉中的组合问及其互文辩证性》,《北方论丛》2012年第1期

58.《〈文心雕龙〉的设问辞格》,《北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59.《语用能力与科学教育之和谐互动论——从马建忠的“规矩说”到孙中山的“津梁说”》,《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60.《〈墨子·兼爱〉和《〈庄子·齐物论〉组合问的语用比较》,《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5期

61.《〈韩非子〉显性话语衔接及其互文性——基于篇章题目的衔接标记语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62.《“正能量”:科学术语中的一个“高能”热词》,《江汉学术》2013年第6期

63.关于当代知识群体对科学术语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64.信息传播视域下的公民语言能力,《北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65.基于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的汉语语义变异研究之修辞学考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66.中古非均质语篇中的术语解释模式,《语言研究》2015年第2期

67.“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宏观语言博弈,《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4期

68.《孙文学说》的应用语言学思想,《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69.利奇 Semantic“语义类型”术语群的汉译,《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70.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五,《修辞研究》(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71.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论纲,《中国科技术语》2016年第6期

72.“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句法语境模式(张春泉,牛欣桐),《宁夏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73.《墨经·小取》和《荀子·正名》的术语实践,《学术交流》, 2018年第10期

74.《围城》中科技术语的语用价值,《北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75.柔石《二月》中书信里的问句——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之语符呈现,《阅江学刊》, 2018年第6期

六、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文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研究”(17BYY212)

2.主持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文科技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项目编号:13YJC740132)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法典理解与语用逻辑”(项目编号:2003034523)

4.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文科技术语的词汇语义研究”(项目编号:20100480884)

5.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1项(项目编号:[2010]364)

6.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孟子》中的‘三艺’——兼析孟子言语风格”( 项目编号:2008y315)

7.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科技术语的语域渗透研究”1项(项目编号:SWU1609108)。

七、联系方式: chunquanzh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