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士导师 > 正文
王本朝: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19-04-23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王本朝院长.jpg

王本朝,男,文学博士。1965年生,重庆梁平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1983—1987年,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1990年,在湖北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至今,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西南大学文学院工作。1996—1997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1993年破格评为副教授,1998年评聘为教授。现为西南大学人文学部部长,二级教授,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一、主要学术成就: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等问题。出版学术专著13部,主编著作和教材18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刊物全文转载50多篇。被学术界引用或评论3000多篇次。

二、主要获奖与荣誉:

1.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2016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9

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4

4.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022

5.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2019

6.重庆市首批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19

7.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005

8.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

9.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2012

10.重庆市优秀教师(2003

11.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

12.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三等奖(2002

13.《白话文运动中的文章观念》,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15

14.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

15.《文学现代:制度形态与文化语境》,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

16.《回到语言:重读经典》,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2

17.《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

18.《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

19.综合大学框架下汉语言文学免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

20.《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三、主要著述:

(一)著作:

1.专著:

1)《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2月。

2)《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月。

3)《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新星出版社,20076月。

4)《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人民出版社,20138月。

5)《文学现代:制度形态与文化语境》,人民出版社,201512月。

6)《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与文本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7月。

7)《文学的现代传统》,重庆出版社,20035月。

8)《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繁体字版),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8月。

9)《回到语言:重读经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月。

10)《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九州出版社,20226月。

11)《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论丛》,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9月。

12 《文学秩序与价值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1976)》,九州出版社,20239月。

13)《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九州出版社,202311月。

2.编著(教材):

1)《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下),(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月。

2)《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月。

3 《大地上的事情——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人文情怀》(主编),四川天地出版社,20049月。

4)《中国语文》(艺术版)(主编),重庆出版社,20078月。

5)《大学语文》(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6月。

6)《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教程》(副主编),国家十一五普通教育规划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月。

7)《老舍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2月。

8)《共和国时代的吴宓》,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10月。

9)《老舍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5月。

10)《人文学科经典名著导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11)《重庆作家作品年度选》(文学评论卷),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12)《世上只有一个吴宓》,九州出版社,20207月。

13)《吴宓研究的新拓展和新突破》,九州出版社,20207月。

14)《学术传承与精神永恒——西南大学论说吴宓》,九州出版社,20217月。

15)《尺笔有春秋:<吴宓日记续编>研究》(繁体字版),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09月。

16)《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家笔下的重庆》,重庆出版社,202212月。

17吴宓研究书系(主编之一)(8册),太白文艺出版社,20221月。

18)《郑振铎儿童文学全集》,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6月。

(二)论文:

1.哲学是文学的精神翅膀?《百家》(安徽)19886期。

2.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的梁实秋,《学习与探索》1989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19897期全文转载。

3.五四文学精神:变异、复归与超越,《湖北大学学报》1989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97期全文转载。

4.落日的黄昏——悲剧与荒诞审美内涵比较,《湖北大学学报》1990 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199012期全文转载。

5.诗化哲学:鲁迅《野草》与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之比较,《湖北大学学报》19901期。

6.何处是孤独者的巢穴——重读《孤独者》,《鲁迅研究月刊》19902期。

7.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天津社会科学》19915

8.论中国20世纪文学悲剧意识的价值内涵,《人文杂志》19912期。

9.克莱奥、缪斯与人:对历史文学理论及创作的思考,《文艺争鸣》19913期。

10.论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学术研究》1992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4期全文转载,《1993年中国文学年鉴》论文选摘,《新华文摘》19925论点摘编

11.郭沫若与易文化,《河北学刊》1992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19922期全文转载。

12.郭沫若与侠义精神,《文史杂志》19926期。

13.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内涵,《社会科学家》19931期。

14.郭沫若与侠文化,《贵州社会科学》19933期。

15.郭沫若与基督教文化,《郭沫若学刊》19932期。

16.原典意义:郭沫若与传统文化精神,《学习与探索》19934期。

17.隐逸与郭沫若文化心态阐释,《社会科学家》19935期。

18.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特征,《中州学刊》19935期。

19.论近现代尚力美学思潮,《湖北大学学报》1993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美学》19939期全文转载。

20.论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美学特征,《学术研究》1993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6期全文转载。

21.论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文化内涵,《江海学刊》1993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4期全文转载。

22.“吃人的寓言与象征,《广东社会科学》19931期。

23.赎罪的都市——《子夜》的象征结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1期。

24.游戏、梦幻与仪式——通俗文学的文化理想及功能,《通俗文学评论》19931

25.论古代白话小说的叙述语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33期。

26.基督教与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文化阐释,《河北学刊》1994 3期。

27.基督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2月。

28.《孔雀胆》悲剧主题阐释,《郭沫若学刊》19943期。

29.救赎与复仇《复仇(二)》与鲁迅对宗教终极价值的消解,《鲁迅研究月刊》199410期。

30.梦绕家园,心系雨象,《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1期。

31.论郭沫若历史剧与侠文化的现代改造,《求索》1995 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戏剧戏曲研究》199512期全文转载。

32.论中国现代尚力文艺思潮,《中州学刊》19954期。

33.基督教与鲁迅文化心态阐释,《贵州社会科学》19953期。

34.中西现代诗学的选择与重建——《凤凰涅槃》与《荒原》的比较性解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2期。

35.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0辑,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

36.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19962期全文转载。

37.周作人与基督教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1期。

38.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宗教背景,《文艺研究》19963期。

39.尚力思潮与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1期。

40.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广东社会科学》19963期。

41.萧乾:现代宗教性小说的反殖民话语,《延安大学学报》1996 3期。

42.历史的心迹——伤痕文学的意义,《短篇小说》19962期。

43.沉思的精魂——反思文学的美学追求,《短篇小说》1996 3期。

44.应时而生的改革文学,《短篇小说》19964期。

45.改革文学的叙事视角,《短篇小说》19965期。

46.军旅小说创作轨迹描述,《短篇小说》19966期。

47.理想是面不倒的旗——重读知青小说,《短篇小说》1996 7期。

48.文化与文学的”——寻根文学的意义世界,《短篇小说》1996 8期。

49.走向个性写作的小说,《短篇小说》19969期。

50.市井风俗小说,《短篇小说》1996 10期。

51.文化转型与先锋小说,《短篇小说》199611期。

52.意义的迷失与碎片——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短篇小说》199612期。

53.语言游戏与叙事革命——先锋小说的文体实验,《短篇小说》19971期。

54.文本游戏的边界与精神的救赎先锋小说的形式终结与转向,《短篇小说》19972期。

55.回到生活深处——新写实小说的写实精神,《短篇小说》19973期。

56.新写实小说的叙事风格,《短篇小说》19974期。

57.新笔记小说论,《短篇小说》19975 期。

58新状态文学的自我表述,《短篇小说》19976期。

59.新状态文学创作描述,《短篇小说》19977期。

60.新体验与新体验小说,《短篇小说》19978期。

61.生存边界性的话语意义——《生死场》叙述策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2期。

62.论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美学意蕴,《民族文学研究》1998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12期全文转载。

63.宗教作为一种可能的现代价值资源——吴宓的宗教观,《贵州社会科学》19986期。

64.老舍小说文体形式的自觉与创造,《民族文学研究》19991期。

65.端木蕻良小说文体的文化意味 《广东社会科学》19994期。

66.语言感觉与想象的无限可能性,《红岩》19991期。

67.走向大众性、仪式性与地域性的贺岁晚会,《当代电视》19993期。

68.鲁迅小说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通讯》200022期。

69.文学知识、文学组织和审美信念——晚清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福建论坛》2001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10期全文转载。《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70.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和文体资源,《湖北大学学报》20012期。《新华文摘》20017论点摘编

71.《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建构,《贵州社会科学》20011期。

72.论李金发诗歌中的上帝话语,《诗画双馨——林凤眠、李金发诞生100周年纪念文集》,花城出版社20018月。

73.北村与基督教文化,《涪陵师专学报》200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13期摘录。

74.沈从文与基督教文化,《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期。

75.曹禺与基督教文化,《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3期。

76.走向多元化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期。《文艺理论研究》20022论点摘编

77.从思想启蒙到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意义限度及可能,《文艺争鸣》20025期。

78.论张晓风散文的神性情怀,《河北学刊》20026期。

79.曹禺与基督教文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5期。

80.文学制度: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方式,《文艺研究》20034期。

81.重写文学史:一段问题史,《广东社会科学》20035期。

82.中国现代文学的《圣经》资源——以语言文体为例,《江海学刊》20035期。

83.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湖北大学学报》2003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1期全文转载。

84.论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的生成背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1期作论点摘编

85.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区域文化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月。

86.重写文学史:意图与效果,《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3期。

87.历史性与审美性:现代中国文学的圣经传释,《圣经与文学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6月。

88.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西部文学,《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6期。

89.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文学评论》2004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6期全文转载。

90.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3论点摘编。《文艺理论研究》20042论点摘编

91.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贵州社会科学》2004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3期全文转载。

91.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战国策派,《河北学刊》2004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5期全文转载。

92.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3期。

93.网络诗歌的文学史意义,《江汉论坛》2004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49期全文转载。

94.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湖北大学学报》2004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2期全文转载。

95.从现代性到全球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问题,《福建论坛》200510期,收入《置身于全球化的惊涛骇浪,共创现当代文学的新纪元——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10月。

96.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话语——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例,《山花》200512期。

97.文学审查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2辑,巴蜀书社,200512月。

98.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相遇与交战——林语堂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化阐释,《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哲学》文摘20052论点摘录

99.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上帝意象,《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100.论老舍文学创作的民粹思想倾向,《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1.从晚清到五四:中国文学转型的制度阐释,《福建论坛》2006年第6期。

102.《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知识建构,《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03.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与新文学秩序的重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期。

104.文学体制与当代作家的思想改造,《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05.文化空间的形成与知识分子的形成——以战时北碚的文化生态为考察中心,《红岩》2006年第1期。

106.没有诗意的生活——强雯小说的荒诞感,《红岩》2006年第1期。

107.散文作为智者的游戏——张于散文的精神气质,《红岩》20062期。《2006重庆评论》,重庆出版社,200711月。

108.文学会议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0月。

109.人民需要与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想象,《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7年第2期摘录。

110.《文化批判》与中国新文学的话语革命,《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11.超越外部与内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转换与互动,《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2.文学政策与当代文学的制度阐释,《福建论坛》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文摘卡》2007年第4期摘录。

113.中国当代群众写作的文学大众化想象,《学术研究》2007年第7期。

114.基督教为何能够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115.文体与政治:革命样板戏的发生,《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16.文学生产资料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17.文学机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18.《文化批判》与左翼文学的话语生产方式,《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12月。

119.“自我形象的改写与重构关于郭沫若《创造十年》的删改,《郭沫若学刊》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0.基督教文化:新时期小说的叙述与想象,《神学美学》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200612月。

121.小说的轻与重:关于莫怀戚的《和平时代》,《红岩》2007年第4期。

122.论老舍文学创作的民粹思想倾向,《世纪之初读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7月。

123.文学史观与现代文学史的重构,《江汉论坛》2008年第5期。《学术界》2008年第4论点摘编

124.中国当代文学体制建构的苏联资源,《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125.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26.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7.当代文学运动的意识形态特征,《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08年第3卷第1期。

128.汉语新文学史的意义,《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29.从灵的文学到灵性文学——中国文学的神性资源问题,《东京文学》2008年第11期;收入《灵魂拯救与灵性文学》,新加坡青年书局,20092月。

130.驳杂的现代: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批评话语体系,《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

131.论老舍小说的叙事伦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

132.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学科还是意义?《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33.闲适与尚力:中国现代审美价值的裂变,《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134.边缘即中心:《甘肃社会科学》的学术追求,《学林华章——< 甘肃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纪念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

135.文化遗址与都市文化建设:以重庆抗战遗址保护为中心,《文化中国》(加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2009年第4期。

136.“文以载道观的批判与新文学观念的确立,《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137.中国现代文论的重估与民族话语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1期。

138.“主义话语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

139.诗学的政治:京派文学的审美主义,《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40.日本经验与中国文学的激进主义,《晋阳学刊》2010年第3期。

141.新史料的发掘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诉求,《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42.View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Issue 2 / 2010 ,Pages: 232-252

143.社会正义与个人德性:老舍文学创作的伦理诉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老舍与民族文化——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3月。

144.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与转向,《艺术百家》2010年第5期。

145.诗人气质与史家风范:陆耀东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

146.鲁迅纪念中的胡风声音(第一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47.文学制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8日。

148.区域化:一个有机的文学概念,《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月。

149.趣味培养与中学生的文学选修课,《现代语文》2010年第17期。

150.以美育代宗教与中国现代美学的身份认同,《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

151.评张传敏《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7期。

152.传统的潜伏:苏雪林的文笔论和道德观,《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153.作为新文学的尺度及其限度,《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154.抒情作为主义与新文学的自我认同,《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155.作为无物之阵的流言与鲁迅的精神世界,《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56.谁有话语权?——《离婚》的反讽意味,《文艺争鸣》2011年第9期。

157.国家文化安全的价值意义,《前进论坛》2011年第9期。

158.多维视野下十七年文学的丰富图景,《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59.修辞还是判断?——文学批评的身份重建,《山花》2011年第10期。

160.历史化与经典化: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求是学刊》2011年第6期。

161.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

162.“然而与《野草》的话语方式,《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163.渎神的诗性:《受戒》作为1980年代的文化寓言,《当代文坛》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164.在时代的风陵渡口:郭沫若与现代中国的权势转移,《福建论坛》2012年第2期。

165.负疚与嗟悔:在父子情深的背后——《背影》的心理分析,《名作欣赏》2012年第10期。

166.< 呐喊>自序》与鲁迅的五四,《文艺争鸣》2013年第1期。

167.“深入生活:当代文学的价值建构与创作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2期。

168.仗马之鸣:1950—60年代悲剧观念的,《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169.简练的口语: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福建论坛》2013年第11期。

170.题材中心论:重庆小说的得与失,《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71.身份对身体的压抑与认同:《夜》的政治意味与哲理内涵,《名作欣赏》2013年第4期。

172.冰心散文风格的传统资源,《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73.作为文章的鲁迅作品及教学,《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

174.白话文运动中的文章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20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75.欧化白话文:在质疑与试验中成长,《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5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3期全文摘编。

176.老舍与1950—60年代文学的语言问题,《文艺争鸣》2014年第4期。

177.沈从文小说叙事中的突转模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0期。

178.史诗性与当代文学的美学迷思,《求是学刊》2014年第5期。

179.白话文的说理优势:以朱自清的论说文体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180.《喀拉布风暴》:审美救赎的三个维度,《南方文坛》201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8期全文转载。

181.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拓展与本体追求——评赵树勤、李运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12)》,《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82.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的可能及意义,收入《武大·哈佛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0月。

183.文学风格:茅盾当代文学批评的美学底线,《文艺争鸣》2015年第8期。

184.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以《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为例,《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6期。

185.《吴宓日记续编》与吴宓的精神世界,湖北大学文学院《中文论坛》第1辑,长江出版社,20152月。

186.论抗战时期老舍的戏剧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2期。

187.概念化与公式化:1950—70年代文学的创作困境,《江汉论坛》2016年第1期。

188.当文化成为信仰以后——《张马丁的第八天》的基督教叙事,《南方文坛》2016年第5期。

189.《雪》中的风景和主体性问题,《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6期。

190.生活在别处: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4期。教育部统编教材配套阅读(七年级上)《湘行散记》资料摘引名著阅读课程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191.装置的风景:历史的幻灭与自我的挣扎——细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名作欣赏》2016年第7期。

192.《补天》的文本迁移及意义阐释,《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7期数字版全文转载、纸质版论点摘编

193.旧事何以重提:《朝花夕拾》的杂感笔法,《福建论坛》2017年第9期。《鲁迅传记研究资料汇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7月。

194.“西藏文学的坚守与突围,《西藏文学》2017年第5期。

195.《纪念》:俗套的故事与不俗的寓意,《名作欣赏》2017年第9期。

196.《重庆之眼》:幸存者的创伤记忆与反思,《小说评论》2017年第6期。

197.污名化与游戏化:反抗者的荒诞处境及命运——重读《长明灯》,《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8期。

198.《桃园》:死的恐惧与生的挣扎,《文艺争鸣》2017年第9期。

199.《纪念》:俗套的故事与不俗的寓意,《名作欣赏》2017年第9期。

200.《补天》的文本迁移与意义阐释,《新华文摘》2017年第17论点摘编

201.旧事何以重提:《朝花夕拾》的杂感笔法,《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

202.作为作家:茅盾论当代作家的艺术修养,《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20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土化问题——《呼兰河传》阅读笔记,《文艺论坛》2019年第2期。

204.“梁平日记与吴宓的病理档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2期。

205.骡马曳车:吴宓的悲悯情怀及身份认同,《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3期。

206.“文艺复兴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思想启蒙,《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207.语言的堂吉诃德:吴宓的文言执拗及白话书写,《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208.《热风》与鲁迅的新文化运动,《学术界》2019年第5期。

209.白话如何成为新文学:语言与思想的双向发力,《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5期。

210.思想的优胜:新思潮与五四新文学,《湖北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中国文学年鉴》(2020卷)全文收录,中国文学年鉴社,202012月。

211.女性欲望与道德力量:细读《酒后》,《名作欣赏》2019年第5期。

212.语言的堂吉诃德:吴宓的文言执拗及困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213.从复古到反复古:钱玄同的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8期。

214.失言的懊悔:吴宓何以不无言而止默,《华中学术》2019年第3期。

215.镜像、寄托与诗史传统:论吴宓与吴梅村的诗学观,《福建论坛》2019年第11期。

216.文学制度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217.重审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218.让历史纸屑释放出新的意义——评《故纸无言:民国文学文献脞谈录》,《现代中文学刊》2020年第1期。

219.《祝福》的反讽和荒诞意义,《名作欣赏》2020年第6期。

220.思想的趣味与对话立场:朱光潜的论说文体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221.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对象、理念及方法,《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24期全文转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全文摘录。

222.郭沫若的哈姆雷特精神气质,《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223.文学制度、文学经典与文学思想史,《当代文坛》2021年第2期。

224.在而不属于:鲁迅与新文学社团的聚散离合,《湖北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0期全文转载。《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社团时代》(上),巴蜀书社,2022年。

225.《贞元六书》与现代述学文体,《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3期全文转载。

226.鲁迅研究:文学行为与思想生成的对话,《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227.我们这一代的任务:百年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当代文坛》202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7期全文摘录。

228.博赡与精审:《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学术贡献,《阿来研究》第17辑,2022年。

229.文学修养与当代作家培养,《华中学术》第40辑,2022年。

230.欲望时代的缅怀与反讽:张者的文学图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31.学术研究通向社会大众的典范之作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一书评介,《新阅读》2022年第12期。

232.述而不作:吴宓的读书治学,《后学衡》第5辑,巴蜀书社,2022年。

233. 郭沫若研究的新收获——《掘开历史地表》评介,《郭沫若学刊》2022年第1期。

234.“在此而非此在:吴宓晚年心境之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23年第1期。

235.巴山渝水诗无尽:重庆长江的诗词想象及其美学特征,《长江文艺评论》2023年第1期。

236.地方风情的故事高手:关于王雨的《十八梯》,《长江文艺评论》2023年第3期。

237.《催眠师甄妮》的理想主义与诗性叙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238.民族形式与当代文学的中国作风,《江汉论坛》2024年第1期。

四、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2019)。

2.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基础三融合改革及实践(2021)。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2011)。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秩序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价值研究(2007)。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抗战时期大后方散文报告文学史料研究(2016)。

6.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生产方式与文学意义和形式(2010)。

7.现代文学观念与文学体制的关系研究,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2005)。

8. 基督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重庆市社科九五规划项目(1998

9.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古今诗家关于重庆题材作品研究(2022)。

10.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重点项目:重庆文化底蕴及地域特质研究(2022)。

11.西部文化生态与新时期小说研究,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02

12. 建构现代语体文知识,培养文学综合能力——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体系与实践,重庆市教改项目(2000

13. 21世纪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研究与实践,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07

14.“现代思想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重庆市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2020

五、学术职务与社会职务:

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农工党第四、五届重庆市委会副主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联盟理事长,重庆市高校中文类教指委主任,四川省高校中文类教指委副主任;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审专家,《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后学衡》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广东社会科学》《贵州文史丛刊》《新文学评论》《红岩》《郭沫若学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中华文化论坛》《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杂志编委;西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教代会副主任,西南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