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教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历届教授风采 > 正文
方有国教授
发布时间: 2022-12-02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出生年月 195211月,性别 男 ,专业方向 古汉语语法文字训诂)

简历:

方有国,重庆市忠县人。197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校任教,先后参加过“写作”和“说唱文艺”教学,合《说唱文艺》(内部印行)。曾派到本校教职工子女上山下乡“知青点”工作一年、又本校附属中学代课一年。19789月至19799月进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进修班学习,19829月至19836月到中央民族学院和北京大学进修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198546月到武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三期研究班学习。1986年考取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硕士研究生,1989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评聘为副教授,2001年评聘为教授。1998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072012年任古汉语教研室主任。

主要成就:

1989年以来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讲授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古代汉语”、选修课“古汉语语法(专题研究)”,曾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训班讲授“大学语文”和“医古文”,为硕士研究生讲授“汉语语法研究概论”“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学史”“专业专书导读”等课程。1999年开始,先后在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1170多名。主要参研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字发展史(纲要)”,主持研究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秦汉语实词语法化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参编、主编等)11部,在《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国语言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建设》《汉字文化》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古代诗文今注辨正》収载论文、札记180篇,为纠正大、中学教材古诗文注释差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古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汉字研究提出六书“转注”例字“考老”是早期甲金文“丂匕”加注类首“耂”形成的应读作考老(bǐ)的转注字,后老(bǐ)另造妣字运用至今。

获奖和荣誉:

《汉字发展史纲要》(合著)2001年获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重庆市首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传世藏书·十三经注疏(点校)》(合注)1999年获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莫之或止”解》1995年获西南师范大学优秀论文奖。

2004年被评为西南师范大学20022004学年度优秀教师,2005年被授予西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指导教师(硕导)考核成绩优良荣誉证书。

学术著述:

1. 著作:

《上古汉语语法研究》,巴蜀书社2002

《古代诗文今注辨正》,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先秦汉语实词语法化研究》,巴蜀书社2015

《汉字发展史纲要》(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古代汉语辅导与练习》(合编),重庆出版社1988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词典》(参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经史百家杂钞今注》(参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重庆方言词解》(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传世藏书·十三经注疏(点校)》(合注),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

《庆祝刘又辛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汉字学教程》(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 主要论文:

《“之”“其”活用浅议》,《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5期(增刊)

《也释“沦胥”》,《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3

《论“有以”“无以”的形成和结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

《古汉语“为”字被动句结构考辨》,《重庆师院学报》1992年第3

《“有”“无”代词用法在探讨》,《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3

《上古汉语“以AB”的变换结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

《“莫之或止”解》,《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1

《〈荀子〉“而为”辨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

《上古“为”尾句的演化》,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教研室编《汉语史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

《也谈“乐岁终生饱(苦)”的释义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诗经〉虚词“止”复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

《上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再研究》,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2000

《〈诗经〉“数++名”结构辨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3

《医籍词语札记》,《文献》2000年第2

《刘又辛文字训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三则注释》,《语文建设》2002年第12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兑》,《中国训诂学研究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诗经〉虚词“式”辨释》,《语言研究》2003年第23卷第3

《段编〈医古文〉注释指瑕》,《中国医学教学研究进展》,学苑出版社2003

《“乃自强步”注释补正》,《语文建设》2003年第5

《〈荀子〉“参省乎己”释义商榷》,《语文建设》2003年第9

《无标志反问语气与古文标点》,《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

《读〈孟子〉札记三则》,《庆祝刘又辛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种树郭橐驼传〉的两则注释——“养”“性”》,《语文建设》2005年第5

《“树之以桑”的“之”不是衬字》,《语文建设》2005年第7

《飞星不是牵牛星》,《语文建设》2006年第1

《司马迁〈报任安书〉词语训注补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

《〈孔雀东南飞〉“劳劳”义辨》,《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合刊

《“贵贱情何薄”的词义和句法》,《语文建设》2008年第2

《六书“转注”补说》,《汉字文化》2008年第4

《〈诗经〉“斯”字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

《〈孟子〉疑难词语辨释二则》,《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9

《先秦汉语“诸”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何乐士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2009

《“用事”“御事”与“治事”》,《语文建设》2009年第12

《谈谈〈康熙字典〉的“通”和“同”》,《中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劳之来之”的“劳”和“来”》,《语文建设》2011年第4

《也释“败绩”》,《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3

《先秦汉语动词“为”词性和功能的演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先秦名词“自”的语法化过程》,《刘又辛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先秦汉语“如何”“如X何”结构的考察》,《西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4

《先秦词语辨释三则》,《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

《“考”“老”解诂与转注再认识》,《汉字文化》2014年第6

《先秦汉语“其”的词性演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第八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先秦副词“止”“已”“或”的用法和来源》,《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2015

学术职务与社会职务: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理事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重庆市语言学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一批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通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