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日就月将”工作坊第八次活动纪要
发布时间: 2019-06-13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6月2日下午,“日就月将”工作坊第8次读书会在文学院308室(古代文学教研室)准时举行。此次活动由工作坊发起人黄湘金老师主讲,讨论文本为黄老师新作《威权的失落与主体的新变——吕惠如与南京女学风潮谫论》,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王晓冬副教授及古代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孙舒萌担任评议人。古代文学教研室夏志颖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邝明艳老师、新诗研究所邱雪松副研究员及“日就月将”工作坊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读书会。

首先,黄湘金老师介绍了此文的写作背景,呈现了其从选题、初稿、修订至发表的全过程。在后续的讨论中,黄老师细致回应了大家关切的问题:材料的获取、结构的架设、主题的提炼、题目的制作。并重点向读书会成员讲解了“报刊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可能会遭遇到的陷阱,论文写作中作者与研究对象的情感距离,“叙”与“议”的结合方式,文本、事件与理论如何关联等问题。就论文的具体内容,黄老师介绍了“主体性”问题的理论资源,清末民初女学生的年龄、学制、校园管理,吕惠如的家庭背景、姊妹关系和行事个性,“后五四时代”的学潮走向,等等有趣话题。

其次,评议人王晓冬副教授高度评价了此文在史料运用上的丰沛,并详细补充了五四时期男女“新青年”的思想之活跃程度和校园生活的日常样貌。作为参照,王老师介绍了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的遭际,以说明校园风潮的动员过程和历史隐情。

评议人孙舒萌则从文本整体框架入手,对文本进行了详细分析,她认为纵观全文,文本视角新颖,多学科交叉的论述方式值得我们细心学习。同时她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针对第三部分提到的几个学科概念,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具体是如何定义的?第二个问题,老师在114页提到的“有道”和“善者”的标准,但是后文中,却并没有提到对于他们的标准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对此表示疑惑。

在自由提问讨论环节,同学们针对文本提出了一些疑问和看法。

吴佳晋同学提到在文本中吕慧如严格的女学管理模式,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她对于她自己的身份是怎么认识的呢?在第二次的学潮中,她被第一次学潮中拥戴她的学生攻击时,处于五四那样一个充满新潮思想的时代,她的思想有没有发生转变呢?

袁晓梅同学提出既然吕惠如是出于私心那么针对文章题目“威权的失落”中“威权”概念仅仅是说吕惠如校长权力的失落么?有没有其它更深的含义,比如吕惠如权力的失落是否代表守旧的官方政府的权力和威望受到新式学生思想的冲击与挑战?,

郭雨霞同学则提出了两个关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疑问:1.研究综述有无确定的要求与规范?是要篇篇列举,力求详尽还是分类综合说明研究现状即可?2.古代文学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论?如何才能做到使西方文论理念内化于心,从而用新角度、新观念阐释古代文学的同时站好古代文学原有的阵地、立场?

针对以上疑问黄湘金老师一一进行了问答。

最后夏志颖老师对比自己的古代文学研究背景,指出此文在史料运用、主题凝炼方面的特色,称近代文史研究较诸古代研究,可在事件考辩方面更加详细具体,但要超越琐细繁芜,无疑需要更加强大的驾驭能力。夏老师特地称扬了此文在标题拟定方面的匠心,并向黄老师请教了史料搜集途径的问题。邝明艳、邱雪松老师也做了发言和补充。

读书会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了两个半小时。黄老师最后在总结中回顾了“日就月将”工作坊由发起到今日的不易,感谢工作坊成员的参与、坚持,并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持续进行深刻阅读、思索,祝愿大家真正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