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当代阐释学引论五讲”在我院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22-05-25 18:2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4月20日—4月29日,由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社科联主办,文学院及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当代阐释学引论五讲”在我院成功举行,该系列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主讲,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下会场同步举行。

(一):“阐释的功能:居间说话”

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江教授在线做客文学院名师讲坛,开展了题为“阐释的功能:居间说话”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寇鹏程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相关专业师生线上、线下参加了本场讲座。

张江教授从阐释的词源——希腊神话的赫耳墨斯出发,梳理阐释的发展变化,用帕尔默的话解释阐释表达、说明、翻译的三重含义。他将阐释的三个环节和九个问题展开讲解,得出结论:阐释从功能上说,就是居间说话,是作为存在物的人在面对现象时的言说、说明和表达。张江教授列举出屠格涅夫《前夜》和莫言的例子,使大家对阐释学有了更深入的兴趣、理解和思考。

最后,张江教授与师生们就阐释的度、公共阐释和理性的关系、阐释公共性的对象等有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何为阐释?——‘阐’‘诠’辩”

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江教授在线做客文学院名师讲坛,开展了题为“何为阐释?——‘阐’‘诠’辩”的讲座。讲座由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相关专业师生线上、线下参加了本场讲座。

张江教授从阐释学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出发,对“阐”、“诠”二字进行考辨,厘清“阐”与“诠”二字的具体释义及引申义。从二字的主要含义出发,进一步对“阐”与“诠”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进行说明,得出结论:“阐”体现的是主体间及主体对文本的障碍、个体阐释对公众认可的要求以及主体价值选择意义的祛魅与祛暗;“诠”更倾向于自守与封闭,“阐”与“诠”的关系应该是“阐”以“诠”为牢靠根据,两者共同为构建我国当代阐释学提供了思想源泉与无尽动力。张江教授以海德格尔和夏皮罗对梵高的《靴子》不同理解所引发的争论为例,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阐”与“诠”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张江教授与师生们就阐释的意义考辨、阐释的确定性追求以及阐释学循环等有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解’‘释’辨”

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江教授在线做客文学院名师讲坛,开展了题为“‘解’‘释’辨”的讲座。讲座由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王化平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相关专业师生线上、线下参加了本场讲座。

张江教授深入讲解了“解”与“释”的意义,并进一步将二者结合,得出“解释”之组合乃同义反复,他进一步从分析、综合、衍义的说明中与解释、诠释、阐释相结合,得出“阐释”应为当代阐释学之基本称谓的结论。他指出,只有对各种“阐释”间的“冲突”进行平等的对话,对“共在”的“此在”进行多重话语意义的表述,作为本体论的“阐释”才能获得被阐释的本位存在,于中外学界才会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最后,张江教授与师生们就阐释之意等有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四):“阐释与自证——心理学意义下的阐释本质”

4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江教授在线做客文学院名师讲坛,开展了题为“阐释与自证——心理学意义下的阐释本质”的讲座。讲座由国家级人才、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相关专业师生线上、线下参加了本场讲座。

张江教授通过对图片的发问引入对阐释与心理学话题的讨论,从“自证”心理学概念入手,对自我、自我认知、自我概念和自我图示等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解释,来说明自证与阐释之间的联系。张江教授提出,“阐释就是自证”,并分别从阐释和自证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关系得以确立的原因,厘清了自证的阐释学意义。他强调,阐释的本质就是“自证”,阐释以自证满足为目标和线索而持续展开,不断确证自我认知与自我概念,最终实现意识主体同质化的自我建构,且以阐释本质为起点的阐释学和心理学研究,不断更新人类知识系统,建构独立意识主体的认知图景。

最后,张江教授与师生们就自证展开时是否有约束、阐释的边界、阐释的公共性和私人性等有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五):阐释的有限与无限

4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江教授在线做客文学院名师讲坛,开展了题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的讲座。学校副校长崔延强做讲座致辞,讲座由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相关专业师生线上、线下参加了本场讲座。

张江教授从中西方相关文论出发,引入对阐释的开放与收敛的说明,对文本开放与阐释开放、阐释的无限与有限、可能意蕴与意蕴可能几组基本概念的意义进行区别和分析,对几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和证实。他引入“π”这一数学概念来厘清诠释一词的阐释学意义,引入正态分布这一数学原理来对阐释的开放与收敛、有限与无限、约束与夸张的关系进行说明。他认为,π清晰地呈现了“诠”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标准正态分布清晰地呈现了“阐”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最后,张江教授与师生们就阐释的有效边界等有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