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验收结果,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
自2019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以来,教工第一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要求,紧扣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目标,坚持“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理念,聚焦提升支部组织力、聚焦融入校院中心工作、聚焦服务文化强国战略,以培塑“六个表率”为途径、以“弘文”党建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旗帜领航”计划、“第二课堂”引领计划,强化自身锻造、强化典型示范、强化辐射带动,切实夯实了党支部的“七个有力”,切实巩固了支部战斗堡垒,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
党支部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样板党支部建设内涵,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路径。一是聚焦党支部规范性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将支部打造为党建工作标准化的标杆。深入推进“三会一课”落地落实,以三个“着力”(着力活动规范性,着力内容时代性,着力纪律严格性)为抓手,使“三会一课”在内容上有深度,在形式上有吸引力,效果上有提高。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制定了《文学院教工一支部议事规则》等7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聚焦融合专业的品牌打造,凸显特色优势,形成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弘文”党建品牌。建立了“指典弘文”网络文化工作坊、“指典弘文”微信答题小程序、“弘文讲堂”、“弘文”跨文化交流项目、“弘文传习所”五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将支部建设为践行国家文化战略的前沿阵地。三是聚焦建设经验凝练,巩固创建成效,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立足于文学、用力于文脉、用心于文化的党建新思路,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党员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实现了互促互进双向发展。
近年来,支部党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高级别期刊发表论文58篇,新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3项。1人入选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评为“西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获评2021年“西南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党员主讲的《民间文学》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支部党员参与的“新文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基础三融合’改革及实践”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支部党员牵头的《红色诗词文化》获西南大学“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专项立项,“基于OBE理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究”获西南大学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4月,举行“文学经典与党史”主题党日示范观摩活动,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二级党组织书记代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代表、重庆市样板党支部书记代表、校级样板党支部书记代表等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展示了党支部结合文学专业特点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支部特点,形成了典型案例《党建事业双融合,传承文脉促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彰显。支部拍摄了微视频《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西南大学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作汇报》,全面介绍了支部建设思路及两年来建设成果,将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通过影像形式呈现,为下一步宣传推广打造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学院党委将继续挖掘、凝炼、培育“双创”成果,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组织力、凝聚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促进学院事业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2019年12月至今历任党支部书记、委员名单
支部书记:李永东(2018年9月至2022年2月)
孙红举(2022年3月至今)
组织委员:张纯静(2018年9月至2022年2月)
易君杰(2022年3月至今)
宣传委员:马泰祥(2018年9月至2022年2月)
廖 强(2022年3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