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会 > 正文
汉字搭桥,文化为纽——记文学院与国际学院“汉字文化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2018-12-10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2月3日下午17时,由西南大学文学院和国际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学院国学宣讲团之汉字文化交流活动”于国际学院一楼报告厅举行,100多名国际留学生参与了该活动。本次活动由年度汉字精讲、趣味对联故事阐述以及中外学生书法互动三大部分组成,旨在通过对汉字文化知识的介绍与阐释,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与学习。

文学院18级学科语文专业的徐倩同学负责活动的第一部分:讲解2017年度汉字——“享”和“智”的由来。作为文学院国学宣讲团的新成员,这是她第一次正式上台宣讲。徐倩同学首先讲解了“享”和“智”当选为年度汉字的原因在于共享经济的突飞猛进和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接着她阐述了这两个汉字的多种文化涵义,最后从字体流变的角度为留学生们展示了“甲金篆隶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为了让留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汉字流变,文学院书法研究所的张家伟和豆新德两位同学现场挥毫,写下了一幅幅风神兼备的优秀书法作品,赢得了在场观众的连连称赞。在辨认“享”和“智”的七种字体时,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把现场的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

活动第二部分为趣味对联故事阐述,18级古代文学专业的沈忱同学为留学生们讲述了三个有趣的对联故事,分别是东晋王羲之“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明朝解缙“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近代梁启超“袖中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堂前悬镜,大人明查秋毫。”三则对联故事既阐述了对对联的妙趣所在,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在场同学受益颇多。最后的书法互动环节,留学生们与文学院书法所的同学展开深入交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学院大一学生刘文才现场书写一首唐朝诗人王维的《相思》,笔锋稳健,气韵十足,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称赞。据了解,刘文才同学两年前开始系统学习中文,现在中文表达十分流利,,“常常在YouTube上看书法教学视频”,外加勤奋练习,因此练就了一笔好字。他的书法作品《大风歌》曾在田家炳教育学院展出。

活动最后,留学生们意犹未尽,表示还想再更深入地学习书法。至此,本次汉字文化交流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