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南民族大学王启涛教授做客文学院名师讲坛,带来了题为“语言文字学与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邓章应教授主持,学校相关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讲座中,王启涛教授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多次出现的人名“令子”及其多样字形为切入点,从语言学、文字学与文献学等几方面展开系统考证。他首先指出,传统上将这些字形释读为“容”的观点存在误区。通过对大量高昌国至唐王朝时期文书实例的缜密分析,王教授系统论证了这些字形其实不是“容”,而是“零”的另写,而“零”通“令”或“灵”,意思是“好”,属古代人名中的美称。王启涛教授还强调简牍学、敦煌学、吐鲁番学是出土文献研究的“三驾马车”,研究过程中要互通互融,相互借鉴,为出土文献的释读提供了方法论示范。
讲座最后,王启涛教授与师生们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邓章应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
